徐泾第二幼儿园 周丽红
认真翻阅《满足儿童需要 成就幸福童年》一书后,让我对郭老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的同时,更是对该书中提到的“需要”有了更深更全的了解与认识。在阅读过程中一个个观点、一个个案例、无疑对自认为从教12年、已有一定育儿经验、也对幼儿的特点有着较多了解的我来说是一次次的冲击。原来,儿童的需要不是那么简单,其中里面真可谓是大有文章,让我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一、孩子的需要都是合理的
郭老师认为,需要,就是幼儿言行的基本动力。幼儿作为人,既是一个生物体,也是一个社会成员。他要在社会上生存、发展,有对食物、水等的需要,也有对与他人交往、受到群体认可和尊重等的需要,更有对自主感和新体验等的需要。正是这些需要,促使幼儿去进行各种活动。在这人生的最初阶段,由于他们对自己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以及习俗、规范等无从了解,只能在不同情境中尝试各种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可以最好地满足他某个时候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就被稳定下来,渐渐形成了他独有的个性。
二、教育,从辨别孩子的需要开始
作为教师,如能在幼儿的种种行为中辨别出“合理的需要”,并帮助孩子通过正当途径和社会可接受的方式,满足这些需要,这种方式就是常说的疏导、引导,它是真正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简单地压制幼儿的某种行为,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时甚至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孩子对是否要去争取满足自己的需要常感到焦虑,许多心理问题都由此造成。但是,孩子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该怎么读懂孩子的需要呢?书中运用了许多具体的案例故事清晰地解读了幼儿各种需要,非常有助于我们在关注儿童活动倾向、辨析儿童需要时作为参考。寻找对幼儿行为的恰当解释,从孩子的言行中辨别他们真实的需要,是教育的前提。这需要教师有冷静的头脑、和善的心灵。就如郭老师说的那样:“当你读懂了孩子以后,在采取教育策略时就会更冷静、更有针对性,从而成为深谙教育艺术的行家。”
三、满足孩子需要的最好方式就是给他选择
一般幼儿园的一日流程基本是切段管理的,孩子们在同一时间里做相同的事。郭老师认为这样做是不科学的,于是她大胆改革,鼓励活动样式的创新。如“班级选修活动”要求两位班主任同时参与不同内容的组织教学,孩子们来园时先看两位教师当天的活动内容,再以插卡的方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按教师的活动图示要求做好活动前的准备。这类活动改变了以往教师预设教育活动的单一性,拓宽活动内容范围,供孩子们选择。她认为,允许儿童做出选择的幼儿园生活是适合幼儿特点的生活,也是他们喜欢的生活。因为从事自己选择的活动时,头脑及神经都处于兴奋状态,集中精力去做。能自己选择做什么、何时做、和谁做,在这样的过程中,使他们真正成了自己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