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读书 精心育人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上海市青浦区凤溪小学 叶苑
《致青年教师》是吴非老师的告别讲台之作,他把三十多年的教育经验倾囊相授,对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致解答,对大家在教学中可能忽视的一些细节进行叮嘱,最主要的是希望青年教师们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放弃教育良知,做一些有益于这个民族,有益于家庭,有益于学生的事。这本书吴非老师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几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
每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是真实、坦诚,格外打动人,很多话让我感触很深,感同身受。感受最深的是吴老师在《要想到他们走上社会时的样子》这篇文章中说,教育应当培养学生高贵的气质,让学生从青少年时代,就有精神上的追求,有高尚的人生目的。他可以选择做一个普通的人,和芸芸众生一样,过普通的生活,但他的教养必须是这个社会上最优秀的。如果一所学校没有这样的教育理念,他培养出来的人将会很平庸甚至很庸俗。我们在当今社会中可以看到,不管一个人如何装扮自己,他的“底子”往往是掩饰不住的,而他自己一点儿也觉察不到。这种差异往往体现了青少年时代所受教育的水平,当年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可能有什么样的未来。
学生在家庭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在外就可能有什么样的表现。同样,他的周围有什么样的朋友,他也有可能做什么样的事。……一个人如果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受到应有的教育,将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我们应当珍视他们身上那些可爱的禀赋,不要轻易地让它们丢失。无论这样的工作多难,我们必须去做,而且要抱着这样的信念:如果我们不去做,可能就没有人做了。
记得有一次公开课后,我发现放在讲台上的U盘不见了,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会不会是班级的小朋友觉得好玩拿走的,记得我刚拿U盘过来时他们曾投来好奇的目光。于是,我立刻用锐利的目光扫视教室一圈,却没有发现任何“可疑对象”。
难道去搜?这个想法迅速被自己否定了,我没有证据啊!那样不是每个小朋友都成了被怀疑的对象吗?这样不好,正如雷夫老师所说,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可是,就这么算啦?那里面可是有很多宝贵的资料呢?再说,如果真的是班级里的小朋友拿的,不及时找出这个“小偷”,万一习惯成自然,后患无穷!怎么办?急得我一头汗!冷静之后,计上心来,虽然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不管怎么样,“先礼后兵”吧!我若无其事地走进教室,装作不经意地问:“哪位小朋友看到老师放在桌子上的U盘啦?”说着,我还比划一下形状。小朋友们都说没有,有几个人还帮着我到处寻找。我想也许“这个人”不好意思当着那么多人面拿出来,于是说:“如果有小朋友发现了,请放在老师办公桌上啊!”午休时间,我特意没有待在办公室,当我再次走进去时,没有奇迹发生,“空城计”也宣告失败,我的U盘人间蒸发了。午会课上,我还在惦记着我的U盘,又心生一计,说道:“这一节午会课我们来学习整理书包,首先把书包里所有的东西拿出来,再分类整理放在不同的口袋里。”小朋友开始把自己书包里的东西往外拿。我睁大了眼睛在观察每一个小朋友,心里想会不会有所发现呢?
突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从书包里拿出了U盘,并激动地大声说:“老师,不是我拿的!”是他!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其它小朋友开始用异样的眼神看他,有的说:“骗人的!没拿怎么会在他书包里的!”有的说:“肯定是他拿的,他上次还拿过我的铅笔呢!”下面的小朋友议论纷纷,他的眼泪在眼睛里直打圈,脸涨得通红,哽咽地说:“老师,真不是我拿的!真的,我,我不知道怎么会在我的书包里的!”我应该选择相信他吗?也许是他偷的但不想承认,记得他以前拿过别人的东西;也许是他觉得好玩拿去玩了,用眼泪来逃避惩罚;也许真不是他拿的……看着他急于证明自己那无助的眼神,我决定选择相信他!我摸了摸他的头说:“老师找到了东西很开心,老师相信不是你拿的,也不是其它小朋友拿的,可能是老师路过你身边时里不小心从口袋里掉进你书包里了!谢谢你帮我找到它!”这随口编的理由,竟然骗过了这些天真的小朋友,大家都给他鼓起掌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再也没有发现他拿过别人的东西。事情的真相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他偷的,也就成了一个谜。我想真正的谜底已不再重要,无论是与否,信任和宽容不是已经帮助我解开这个谜了吗?用真诚的信任去取代学生的恐惧,用心灵的火花点燃学生感情的灯盏,用信任去塑造健康的人格,让所有的学生明白拥有老师的信任是感到自豪的一件事。
有人说,中国和国外教育最大的差别,在于中国人太看重考试成绩,把它看成了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的唯一指标。国外大学也看重学习成绩,但他们更注重从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和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中国的教育过程由讲授、训练、考试组成,学生获得的是执行能力;国外的教育过程由启发、学习、展示组成,学生获得的是创造力。所以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实验室里,中国学生最擅长的是把实验做好,但那些匪夷所思、异想天开的创意却往往是国外学生提出来的。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学生应该做些什么,而是帮助学生如何进行有创意的思考,让学生改变自己,也改变他人,吴非老师是这么做的,也是这么教我们的。
读吴非老师的书,很容易被里面一种积极向上的东西打动着,在这个浮躁的、追名逐利的社会,我们很容易迷失自己,确实需要常常读上这样一些书来荡涤自己的心灵,拨开身边的迷雾,知道自己前行的方向。坚持自己该坚持的,改进自己该改进的,然后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我想这就是吴老师最想告诉我们青年教师的。
(《致青年教师》 作者 吴非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