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拜读了《致青年教师》(吴非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9)这本书。书中记录了吴非老师自己经历的或者耳闻目睹的一件件小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教育杂文集,由一篇篇千字文的故事连缀而成,短小而精悍,读起来一点也不会让人产生枯燥感。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大学毕业后的那年,我怀揣着梦想和激情,选择了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在近6年的教育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吴老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发现了很多同行在教育中的问题并写了下来。 给我最深的感触是“教师要关注教育中的点滴小事”。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从生活中的点滴着手,教育无小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学生虽对“文明规范、小学生守则”非常熟悉,但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雷锋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不管我是不是班主任,在班上我都会要求学生见到地上有垃圾纸屑都要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走,提醒负责植物角的的学生牢记自己的职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
作为教师,还要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那个对任何事都抱有“事不关己,己不劳心”的思想态度。在《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里,吴非老师说,“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不由得想起一次课堂上,由于有一阵班上的学习氛围变差,少数学生出现了厌学的态度,我对学生讲了自己的上学时的经历,希望能够教育感化他们,由于感情过于投入,一边讲,一边没控制住眼泪,事后觉得自己过于幼稚,竟然在学生面前流泪。读了吴非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后,想想:的确如此,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情感宣泄的时候,面对学生,我笑过,也哭过。我曾为学生那纯洁善良的心灵感动得流泪,也曾为他们中一些同学的不争气而伤心落泪。事后,我常埋怨自己感情太脆弱,但看了吴非老师这篇文章后,我明白这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发现真善美的引导者。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的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正如吴非老师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一文中说,“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的心境,应如海洋一样辽阔。”试想,我们经常为学生违纪扣分而大发雷霆,为孩子测试时马虎一题而恼羞成怒,这样我们教育者在孩子心里种下的除了灰暗还有什么?这种方式教育出的孩子真正遇到坎坷挫折,又怎能坦然面对?读过此篇,我深为自己曾经的失言失态感到自责。“教师的心中没有阳光,学生的心灵上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是啊,老师是太阳,孩子是向日葵,我们阳光灿烂,孩子们才能绽开笑脸。所以,教师修身当如学知识,日日进修,时时反思,为我们能在孩子心中种下太阳而力竭不怠。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能事事斤斤计较,不能嫉贤妒能,不能心胸狭隘,我们不妨也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中的金言还有很多,故事也不少。它给了我很多收获,让我在吴老师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了我前进的的道路。让我每时每刻都意识到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