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青浦教育工会网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书海拾贝
晨星幼儿园好书推荐(六)
发布日期:2018-11-15 09:53:47   发布人:晨星幼儿园   

经典图书推荐:《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

晨星幼儿园  俞蓉

丽莲﹒凯兹所编写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这本书令我印象深刻,阅读的当下,浑然不知时间的流逝,看着不想放下,因为书中作者的每一字每一句,许多令我感同身受,似乎找到了知音,她把我的许多想法全部用文字表达了出来。而我看着心情更是激动的,心中在呐喊,天呐,真的有人和我有一样的想法。每每在书中遇到如此知音,总有股冲动,想立刻不管是大洋彼岸,抑或身处同一片土地,好想去见这位作者与他交谈,交流彼此对某件事的看法,总会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当然了,往往那只是内心的一种澎湃,冷静下来,只能面对此书爱不释手,或者再去寻找更多作者的有关书籍,想了解更多它们的想法。

在丽莲﹒凯兹这本书中,每一章都有很多让我,甚至是许多老师应该去深思的。首先在第一章中提出的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中,其中一点提到幼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的榜样。这一点我想所有家长和老师都会同意。每一位老师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希望幼儿养成的人格特质,而我也不例外。也许每个人所认定的人格特质不尽相同,但是,大致上有些人格特质是大家所一致期待的,如关心他人、诚实、亲切、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爱好学习等。然而在老师期望幼儿养成这些人格特质前,似乎应该先检视一下,在幼儿的身边有多少具有这些人格特质的成人或儿童,可以作为幼儿观察、学习、模仿的榜样;又有多少人虽然外表光鲜亮丽,非常吸引人,但是却有着不良的人格特质。扪心自问,深究如今的幼教机构,有多少老师的人格特质真正在幼儿面前树立了榜样?提出这个问题并不带有歧视或任何贬义,因为我们每个人自己很清楚,自己的人格特质到底是否值得在幼儿面前树立榜样。在我看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无论是幼教,还是普通教师,他们的人格特质、心理素质都非常重要。

我对凯兹提出的“幼儿需要与愿意坚持立场的成人相处并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一观点持赞同看法。她指出,幼教人员及有关人员(家长、社区工作人员、行政单位人员)应该了解,坚定自己的立场并不表示必须强迫幼儿接受或同意老师的价值观及看法,也不是排斥别人的看法、立场(事实上,我们强调必须培养接受并尊重他人价值观的气量)。幼教人员如能坚定自己的立场,幼儿便会认为我们是有思想、能关爱的人,而我们也可以有足够的自尊与自我肯定来实现我们的价值观,同时也能让幼儿明确地了解我们的价值观。从她所提出的字里行间,我发现凯兹对幼儿的看法绝不仅仅是我们眼中的“幼儿”,幼儿与成人并没有非常大的悬殊,而是把他们当作和我们一样的成人看待。在如今的幼儿园中,我想,没有老师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幼儿吧,更不会把幼儿当作一个成人一样对待,因为在我们眼中,幼儿就是要被照顾的。我感到困惑并且对自己脑中突然有的这一想法不知道是太疯狂还是像太多,因为我脑中就有一个疑惑“为什么每一个大人觉得幼儿就是不懂我们所知道的呢?”成人与成人之间都无法猜透彼此在想什么,即使幼儿很单纯,但我们不能完全否认他们也有像我们这样思考人生的一面。试问你自己,你所有的想法都会开口表达出来吗?成人都不一定做到的,幼儿也不见得,但我们不能百分百否认了这一点。我们从不曾把幼儿平等的对待过,为什么会觉得他们只能做到我们脑中所认为的幼儿的水平呢?从我自身出发,虽然我已不记得那么久远前自己的记忆,但即使曾经小学的我,初中的我,还是高中、现在的我,永远听到最多的就是成人会问“你懂吗?”,为什么成人那么喜欢问“你懂吗?”,他们从哪一点觉得我们这些小孩不懂呢?其实没有谁百分百的了解谁,即使是那些心理研究者,成天研究着儿童的心理,但有谁能信心满满地说自己对幼儿百分百了解呢?!我很想说,为什么我们不试一试平等对待幼儿呢?不是一味的描述着世界多么多么的美好,长大多么多么的快乐。其实自己有时也很想成为一位研究者,去花毕生的经历,放下成人对幼儿的自尊,去了解与幼儿坦诚、并把真实的世界告诉他们,他们的童年真的就会不再快乐吗?

现在的快乐,如果换来未来的失落,这样也没关系吗?越长大越发现,很多事不是童年的我们所盼望的,那种失落感谁来弥补?的确,幼儿的快乐很重要,难道未来的成长路上就不重要吗?我们想方设法想着让幼儿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对世界充满希望,这好比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幼教的确做到了让小朋友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幼教不能陪伴小朋友一辈子,幼儿们总会遇到失败,要感受失败,接受现实,为什么不就在幼儿的时候早些明白呢?将来的失落感只会减少。

再比如凯兹提出的教育中的自尊与自恋问题。她提出目前幼教界流行着一些加强幼儿自尊的课程与教学,她担心这种做法可能会引发幼儿过度沉溺自我,即自恋。 幼教界目前提供给幼儿的环境是虚假的,而非真实的;是充满幻想,而非富有想象力的;是充满好笑与娱乐的,而非有趣和富于知性挑战的。虽然让儿童拥有良好的自尊是值得推荐的,但是,目前幼教界的做法却可能反而让幼儿发展出过度专注于自己的自恋,而不是培养出深入而有意义的自信与自我价值。“培养幼儿的自尊常常会被列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与自我形象、自我概念联系在一起。丽莲﹒凯兹列举了许多意图培养孩子自尊,而实际却在养成儿童自恋的例子。从她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的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帮助幼儿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挫折及失败。虽然儿童需要别人对他们的行为和努力给予正向的反馈,但是反馈要适量且能充分地提供信息,才能增强儿童的自尊。当学习的环境能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和工作时,儿童才能更好地提升他们的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丽莲﹒凯兹在其中举例很多,的确,在我们生活中,许多老师缺乏心理方面的知识,往往会忽略了这一点,更甚者,根本不了解这一点。大多数幼儿园中,很多课堂中的内容标题为“我的家庭”、“我喜欢吃的食物”、“我想去度假的地方”、“我喜欢的动物”等等。这些学习内容将儿童的注意力摆在满足自己的事物上,将儿童的角色定位在消费者、是食物、娱乐、度假的消费者。即使在我短短接触幼儿的这段时间中,我也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听到过儿童表达出“我想知道的事情”、“我好奇的事情”、“我想探险、解决、弄清楚的事情”或“我想制造的东西”。也就是说,课程鲜少的设计这些内容的话,儿童对扮演制造者、研究者、创始者、探险者、实验者、好奇者或解决问题者的角色的涉及也就少而又少。我们是否应鼓励幼儿向外探询以求了解或者引导儿童探究值得研究的现象。

如今的课程,许多都有参考书,而老师往往会通过参考书寻找适当的课程,换句话说,老师的每一堂课几乎都是在有所准备的情况下展开的。有没有老师曾想过,和小朋友一起去探索大家所不知道的,想要了解的,鼓励大家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然后一起探讨、解决呢?老师并不是一定要在所有学生面前展示的都是百事通的感觉,偶尔与学生一起探讨自己所不知道的,或许会让小朋友与你的关系更进一层,有时老师与小朋友的角色互换一下,不见得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小朋友教老师一些新鲜的知识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毕竟教学相长没有年龄层的限制。

在书中,丽莲﹒凯兹举出一个近几年来她常请幼教老师做的一个练习:如果有人要求他们班上的孩子描述老师时,孩子会用什么形容词?请把它们列出来。结果千篇一律,老师们所列出来的形容词都与外表、服饰、声音品质、和蔼、严厉或其他的气质有关。从很多幼教所列的众多形容词中,很少看到有关才智品质的形容词(如她很聪明、她知道很多事情、她有很多好的点子等等)。是啊,如今的课堂上,有多少幼儿能提及老师的知识或智慧呢?老师们的课程又有多少能反映出老师的才智呢?越来越多的老师依赖参考教案或自身经验。当我们提倡着改革、创新时,那些倡议者是否有考虑到,整个社会大环境是否适合呢?每当脑中产生新的想法,扩展了又扩展,想了很多,但最后往往只能自己告诉自己,不要自欺欺人了,如今的大环境造就了一切,岂能说改就改,说变就变。写下的一切心知肚明,解了自己一时的痛快罢了,而结局不会发生任何改变。渐渐我有些理解那些研究者,其实沉浸在研究之中或许才是最快乐的吧,慢慢通过实践研究发表结论,而那些实践者,即使心中抱有再打的梦想,多宏伟的规划,往往只能在现实面前低头。

这是一本令我翻阅了多遍的图书,每一次的阅读总会带来或多或少不同以往的感受,这或许也正是这本书吸引我的魅力所在吧。每一次的打开,都是与作者的一次对话,也鼓舞着我一步一步迈向专业成长之路。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工会   版权所有
地址:青浦区公园路301号   电话:69711362(传真) 69711367(值班)
技术支持:青浦教育信息中心    总访问量: